首页 >> 影视百科 >>电影人物 >> 纪录片导演 徐辛
详细内容

纪录片导演 徐辛

时间:2018-04-10     作者:徐辛【转载】   来自:凤凰网   阅读

rdn_4e169e98efa21.jpg


徐辛导演简历:
徐辛,男,1966年出生于江苏泰州,现居北京。
1991年大学美术专业毕业,早年从事油画和摄影创作。
2000年成立徐辛纪录片工作室,开始独立纪录片的创作。
2002年完成纪录片《马皮》,81分钟。
2004年完成纪录片《车厢》,18分钟。
2005年完成纪录片《房山教堂》,80分钟。
2006年完成纪录片《火把剧团》,110分钟。
2007年完成纪录片《桥》,16分钟。
2010年完成纪录片《KARAMAY》(《克拉玛依》),356分钟。
2011年完成纪录片《道路》,113分钟。

       徐辛的纪录片关注中国底层的生存状态,尤其是弱势群体和少数群体。对作者而言,纪录本身就是参与建构历史的一种方式。

【展映及获奖】

1992年油画作品参加首届广州双年展。
2001年摄影作品参加德国杜赛尔多夫艺术展。

纪录片《马皮》
2003年10月英国SHEFFIELD国际纪录片电影节。
2005年11月第二届广州三年展。
2006年9月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2006年10月栗宪庭电影基金收藏。

纪录片《房山教堂》
2006年4月第三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
2006年8月柏林“中国制造-来自北京的艺术与电影”
2006年10月栗宪庭电影基金收藏。
2009年4月哈佛大学中国独立纪录片展映。

纪录片《车厢》
2006年8月柏林“中国制造-来自北京的艺术与电影”
2006年10月栗宪庭电影基金收藏。
2007年2月柏林中国独立纪录片展。
纪录片《火把剧团》
2007年5月第四届中国纪录片交流周并被栗宪庭电影基金收藏。
2007年5月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CIFF年度十佳纪录片展映。
2007年12月罗马亚洲国际电影节获特别奖。
2008年11月山形电影节在东京2008。
2008年11月耶鲁大学中国纪录片双年展。
2009年4月哈佛大学中国独立纪录片展映。
纪录片《桥》
2008年7月法国南特第三届国际人权研讨会放映。
纪录片《KARAMAY》
2009年获第14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基金纪录片资助
2010年4月第34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
2010年8月第6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国际竞赛单元,获青年评审团大奖
2010年10月温哥华国际电影节
2010年12月莫斯科2in1国际影展
2010年12月美国电影学会(AFI)影展。
2010年12月亚太国际影展,获年度最佳纪录片提名
2011年2月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2011纪录片双周影展
2011年3月法国真实电影节
2011年5月西班牙纪录片电影节纪录长片国际竞赛单元,获评审团最高奖
2011年6月美国银色纪录片电影节(AFI及探索频道合办)
2011年10月巴黎“夜之印记”电影节
2011年获得中国·第三届(2009-2010)后天双年度文化艺术奖--后天电影奖


剧情片《长江》

2017年在法国真实电影节上映


【获奖词摘录】

       后天电影奖获奖词:徐辛是一个敢于记录时代之痛、心灵之痛的电影人,一个对自然与社会充满良知与关爱的社会人。他通过影像纪录方式,还原了一些重大社会事件的真相,让受难者的诉求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呈现与慰藉,让人们重新审视人类灵魂的善与恶,重新审视灾难事件中的人性痼疾与荒诞,他真诚地叙述了这个幽暗时代的血色记忆,我们没有理由不向他致敬。
       后天电影奖获奖感言:据说,第三届“后天电影奖”颁发给我还给《后天》杂志带来一些麻烦,后经江雪先生的努力和坚持才有了现在的结果,正是这份努力和坚持让我非常感动,同时也让我感到这个奖项的重大意义,人类所有的理想都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够实现的。在这里我对江雪先生和《后天》杂志表示衷心感谢!今天的中国为纪录片提供了非常丰富的创作素材,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份工作中来,纪录本身就是参与建构历史的一种方式。最后,我希望我的纪录片能够让更多的中国人看到,我更希望我的纪录片里的一些事件永远不再发生。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2983456614
15829721548
18049429172
- 工作室主
- 片场总监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关注老虎庙纪录片官网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