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说芯子表演的残酷性和传统文化保护话题时间:2015-05-02 想写下面这段文字的愿望由来已久,却迟迟不能动笔。原因只在自己心底就有两个小人儿斗嘴,自相矛盾,论点相悖,不能自解。 甲午年正月,元宵节,摄制组赴陕西蒲城拍摄社火芯子。看到那些芯子的主要表演者均为四五岁的儿童,而动作又是那样地惊险,遂引发同行议论,乃至返城后又在网络上引起的争议。一方面感受到传统的东西似乎很难在现代社会里完全得到认同,又一方面亦为如何传承民族古老文化而担忧。 传统芯子是陕西民俗一种,年代久远,流传广大,乃至河北、山西、山东等多省均有动静。芯子的基本结构是用钢筋,旧时则用木、竹等捆扎做骨,将体重较轻稚童作各种人物扮相后撑起在空中。高度又分一层、两层乃至多层。在北方农村里逢年节必有社火要闹,社火的重要组成就是背芯子。背芯子往往游走乡里,锣鼓相随,秧歌簇拥。乡民们视社火芯子是一年里的大事要事,但听得锣鼓喧天,必然搁置万千物事,去往村道上凑一份喜兴。 不过更多公众所能见芯子表演多是通过传媒,表演得就越是好看,你不妨百度搜搜,那些视频里孩童们被打扮得花枝招展,走起步来春风杨柳,孩子们甚或也喜气洋洋。可来自现场的反映却是“太残酷了”“那些表演的娃娃好可怜啊”,有的直接谴责“虐童”“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相信实地观看过芯子的人多少会有如上感受。 演芯子的孩子多在四至七岁之间,因为这个年龄体重较轻,过去芯子是由成人扛着且要走出秧歌步的,因此孩子的重量有严格限制,现在的芯子多是安装在农用机车上(河北一带仍流行人扛)。这就问题来了,被布条捆绑在钢筋骨架上,长时间不能动弹,加之喧闹而千篇一律地鼓噪导致表演的孩子常常昏昏欲睡。睡熟了的尚且不论,但凡醒来就有孩子受场面惊吓而大哭大叫,叫人看着好不心痛。尤其是在蒲城芯子的表演中遭遇了途中芯子超高不能过电线的问题,尽管组织者事先有手持丫子头高杆将电线举高的人员安排,但每每遇线,仍然引发一片惊呼,场面顿做混乱。这里面难说不会意外,令人揪心。 恰相反的是,在乡里凡被选中做芯子表演的孩子会被认为是全家的荣耀。我没有采访到这些孩子的家长在看到高空里骨肉的痛苦表情时作何感想,但拍摄到了表演后下了芯子又瞬间变得欢蹦乱跳的孩子的家长表情。在我的镜头前,也拍摄到得了大奖赏—— 大烧饼夹肉——的孩子和家长一起幸福得意的欢笑。据乡民们解释:做了芯子的演员就是人上人了。想必是借了早年芯子表演叫做“背芯子”,是由成人扛着,就自然有了“人上做人”的寓意。 早年看芯子表演是一边倒地喝彩,并无相反意见,现如今却在表演的孩子身上引发了诸多争议。而如此争议又似乎难能判定对错。道德的审判、观者的感情容忍、孩子的身心痛苦兼具精神得到优越、而孩子的父母于那一刻近乎丧失了天然母(父)爱而可以面对孩子的高贵发出野蛮地大笑……而这一切竟然可以统统交织一气。以至返城数日,那种乡里认可的野性之美依然在我的头脑里如梦魇难以挥之而去。 然而,蒲城芯子是响当当不可否认的民族文化遗产。据说这里的芯子民俗表演源自战时登高瞭望需要,后逐渐演变而成农闲节庆的娱乐,已有千年以上历史。查阅《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蒲城芯子大抵可归类“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二条二)和“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二条四)。 摄制组在晋王村拍摄到芯子制作老艺人刘秋喜面对我们镜头高举由陕西省政府颁发给该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牌时的自豪表情。 看来围绕民间的芯子表演其是非纠葛一时难判。我也无望通过这篇文字说出个是非曲直。只是想到邻国日本对民间文化大相扑的认识转变是可以拿来借鉴。 和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于1950年就制定了 《文化财保护法》(建议阅读该日本法百度详介)。而中国正式通过同类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时间是在六十年后的2011年6月1日。差距很大,内容则仅仅为一个行政框架式的文本,可操作性尚待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逐渐完善。1954年之后,日本则进一步以“人间国宝”的礼遇对其大相扑表达出了全民尊重。而明治维新后,大相扑是被视为 “裸体的野蛮游戏”一度遭到禁止的。这有点和我们的芯子的残酷可比拟。但如今大相扑不但被日本国人视为“国技”,以至如今不断对大相扑做出改进,并为进入奥运项目做出着积极的努力。 日本大相扑的命运,我认为可以视为中国这个有着数千年封建文明历史的国度的参看范本。不要一提封建社会就想到残渣余孽,就要想到“去糟粕取其精华”。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由于由此而来的观念落后,乃至工业文明的迟到以及农耕文化的漫长而产生的独特的中国文化文明事实,中国乡村的芯子表演形式上难有进步,乃至因其落伍于当今世界文明而遭今人不解。但这绝不是消灭这些“落后”的理由。而是应该保存、延续和改进这些所谓的“落后”。比如遭到非议的蒲城芯子里对儿童看似“虐待”的表演。而保存的基本又在于仅仅对表演儿童的保护做个修改,重点在安全,以达万无一失,乃至达到表演成为一种享受的境界。在我看来,以现代工业技术水平达到对其芯子的技术的改造是轻而易举之事。 十年文革,由于错误政府及错误领袖的行径导致的对中华文明的惨重杀戮。以今天国人的认识以及能力对其无条件地抢救和保留是永远不算过时的动作。站在如此几近文化荒漠的独岛之上,尚对淳朴乡民的传承努力摆出妄自菲薄以至横加指责的精神贵族态度,这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新形势下的悲剧又能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