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百科 >>经验之谈 >> 电影剧照的制作解析
详细内容

电影剧照的制作解析

时间:2015-04-01     作者:本站编辑部【转载】   阅读

一、

  一般电影拍摄,因为「人物演戏需要」,加之「走位」、「布光」,会有一定的折衷:
整场戏看下来,也许画面漂亮。但就「某一个点」暂停下来,其画面一定有所不足。

也是如此,所有的电影剧照,都要「重新布光」拍摄。

为了求取剧照的质感,另行拍摄剧照,是必要的手段。

二、

  剧照使用处,除了宣传品之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海报。
印刷海报,是需要极高解析度的。

  一般早期电影拍摄,使用的胶片,都是较高的感光度,导致直接放大后,粒子较粗。
不适合印制印刷品,这也是不能直接用胶片,放大成剧照的原因之二。

三、

更重要的原因:

  拍片时,真正使用的「母底」(第一代底片),要放映得生成「反转片」。母底的成像是正负相反的,用白话形容,很像我们平时用的印章,它就是起一个印章的作用。母底的冲印过程,用大白话形容,很像是拿它来沾油墨,像印章一样,盖出一部「正片」,冲印片经过冲洗,最后才能生产播出时的电影胶片。

  (请记住,上面这段话,是为了解释所需,并不是严谨的科学性描述,只求意会即可。)

  换言之,电影胶片本身是没法子直接拿去印相片的。因为电影播出胶片,是正常的颜色。

  使用过胶卷拍照片的人,都该知道,我们的相机底片,也是负片,冲印出来时,是色相相反的,
  利用相反的色相,去曝光相纸,相纸再经冲洗,才能出来正常颜色的相片。

  换言之,要拿电影胶片(影像正常),去冲洗相片。则流程是要整个颠倒一遍,把正片逆向,再复原重作一个负片出来,才能够去晒相,去生成相片。

  祖代,生父代,父代,生孙代,孙代,再生成曾孙代。

  从原母底,到冲印成剧照,要过四个世代,这样折腾的后果,就是画质粗劣到吓人。

四、

  当然,现在的数码成像技术,很多时候,已经让以前胶片作业时代的电影工业流程,发生彻底改变了,高感度,高成像的数码影像,有时已经可以直接拿来冲印剧照。

(尤其是动作场面,或是加了 cg 动画的特技场景)。

  但,拍电影,要特别设计,特别打光,另外拍摄剧照的工作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地在电影圈承袭下来。

  改之不易。

五、

电影剧照,最后一个好处:

  是这个职位,通常是电影摄影师,在成长过程中,必要的练手阶段。

  许多电影摄影师,包括杜可风,都当过电影剧照师。

  所以,电影剧照的存在,也在电影工业中,为后继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作用。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2983456614
15829721548
18049429172
- 工作室主
- 片场总监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关注老虎庙纪录片官网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