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剧照的制作解析时间:2015-04-01 一、 一般电影拍摄,因为「人物演戏需要」,加之「走位」、「布光」,会有一定的折衷: 也是如此,所有的电影剧照,都要「重新布光」拍摄。 为了求取剧照的质感,另行拍摄剧照,是必要的手段。 二、 剧照使用处,除了宣传品之外,还有一个重点,就是海报。 一般早期电影拍摄,使用的胶片,都是较高的感光度,导致直接放大后,粒子较粗。 三、 更重要的原因: 拍片时,真正使用的「母底」(第一代底片),要放映得生成「反转片」。母底的成像是正负相反的,用白话形容,很像我们平时用的印章,它就是起一个印章的作用。母底的冲印过程,用大白话形容,很像是拿它来沾油墨,像印章一样,盖出一部「正片」,冲印片经过冲洗,最后才能生产播出时的电影胶片。 (请记住,上面这段话,是为了解释所需,并不是严谨的科学性描述,只求意会即可。) 换言之,电影胶片本身是没法子直接拿去印相片的。因为电影播出胶片,是正常的颜色。 使用过胶卷拍照片的人,都该知道,我们的相机底片,也是负片,冲印出来时,是色相相反的, 换言之,要拿电影胶片(影像正常),去冲洗相片。则流程是要整个颠倒一遍,把正片逆向,再复原重作一个负片出来,才能够去晒相,去生成相片。 祖代,生父代,父代,生孙代,孙代,再生成曾孙代。 从原母底,到冲印成剧照,要过四个世代,这样折腾的后果,就是画质粗劣到吓人。 四、 当然,现在的数码成像技术,很多时候,已经让以前胶片作业时代的电影工业流程,发生彻底改变了,高感度,高成像的数码影像,有时已经可以直接拿来冲印剧照。 (尤其是动作场面,或是加了 cg 动画的特技场景)。 但,拍电影,要特别设计,特别打光,另外拍摄剧照的工作习惯,已经根深蒂固地在电影圈承袭下来。 改之不易。 五、 电影剧照,最后一个好处: 是这个职位,通常是电影摄影师,在成长过程中,必要的练手阶段。 许多电影摄影师,包括杜可风,都当过电影剧照师。 所以,电影剧照的存在,也在电影工业中,为后继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