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百科 >>数据备忘 >> 台湾纪录片代表作小史
详细内容

台湾纪录片代表作小史

时间:2015-03-30     【转载】   阅读

1966年/《刘必稼》/陈耀圻导演
  台湾第一部具有现代形式的纪录片,是当时唯一处理典型小人物生活的纪录片。


  1970年/《芬芳宝岛》/黄春明等导演
  由小说家黄春明、摄影家张照堂等文化工作者合力完成,首度采用16厘米拍摄、台湾电视播映规格的纪录片作品,以人文关怀角度再现台湾乡土仪典与景致。


  1985-1988年/《百工图》/王小棣等导演
  从一季13集做到80几集的电视纪录片,聚焦社会底层与各行各业,开始触及“人”的生活。


  1986年/绿色小组
  1986-1990年正是台湾社会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绿色小组”因机场事件成为媒体注目焦点。小组成员陆续拍出《鹿港反杜邦运动》、《工人斗阵、车拼相挺》等纪录片,同时自制录像带送给支持会员,到处举办巡回放映说明会,以对抗被主流舆论扭曲的事实。


  1991年/《人民的声音》/李道明导演
  (1991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本片记录了四个反公害与环保运动事件,是一部刻意选择站在环保运动者立场的社运纪录片,向纪录片的公正客观的记录标准做出了有目的的抗拒。


  1997年/《穿过婆家村》/胡台丽导演
  台湾第一部在电影院做商业映演的纪录片,也是成功借由平实影像语言引起大众共鸣的人类学纪录片。胡台丽记录她的婆家村落———台中南屯“刘厝村”,影片为乡镇聚落面对城镇化建设做了第一手见证。


  1999年/《我爱080》/杨力州导演
  (1999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影展亚洲电影促进协会特别推荐奖)
  本片为导演另一作品《毕业纪念册》中主角阿正入伍后的追踪记录,一部世纪末的军人纪录片。


  2000年/《流离岛影》/周美玲等十二位影像工作者
  (2001获邀参加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影展)
  第一个标榜不让纪录片背负人文纪实宿命的拍摄计划,《流离岛影》集结12部纪录短片,由12位台湾老、中、青三代导演出海到台湾12个离岛,以拒绝预设(政治)道德义务的实践目标、强力彰显创作姿态完成这个实验纪录片拍摄计划。


  2004年/《翻滚吧!男孩》/林育贤导演
  被喻为台湾本土立志感人电影的《翻滚吧!男孩》,以小学体操队为记录主角,诉说新世代小孩坚持梦想的故事。


  2005年/《贡寮,你好吗》/崔愫欣导演
  这是一部耗时六年拍摄完成的纪录片,记录贡寮渔村一群讨海人的青春血泪与坚强意志的故事。


  2013年/《看见台湾》/齐柏林导演
  (2013年金马奖最佳纪录片)
  一部全部用航拍镜头完成的纪录片,不仅赢得了第50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殊荣,而且不断续写岛内纪录片票房奇迹,还引发了台湾社会对环境保护的空前关注。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2983456614
15829721548
18049429172
- 工作室主
- 片场总监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关注老虎庙纪录片官网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