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室作品 >>片场幕后 >> 《公羊》拍摄散记
详细内容

《公羊》拍摄散记

时间:2016-08-29     作者:老虎庙【原创】   阅读


  2013年下半年的某一天,我带原《华商报》记者马想斌前往西安书院门采访我的老友李晓明。李晓明有一个奇怪的别名“公羊”。后来我做以李晓明这次访谈为主线的纪录片时,就选用了“公羊”为名。说道这个名称的来由,晓明几乎和我同样想到了性,想到了羊公子,想到了在这个社会里,身为艺术家,具有强烈自由意识的他们拥有着何等强大的性的冲动和激励,却又饱受着性的压抑与结果的异变,用“公羊”描述自己,简直就是绝句!

  那年的《华商报》里有一拨忧国忧民,敢于担当,又愿意投身社会主张正义的好记者。适逢2013年“严打”三十年纪念。报社出了这个选题计划。也就后来促成了由我推介的对李晓明的采访。

  几天后,《华商报》刊发了大幅面报道。但就在当天,这篇报道又被通知“下架”。这就是中国现状。我不想多说。却想说说我今天想说的纪录片《公羊》的选题计划生成和它的拍摄。

  2015年,我的纪录片《南小街》入选了第12届栗宪庭电影基金十佳纪录片奖,并被该基金电影资料库收藏。只隔俩月,《南小街》又在南京荣获第12届CIFF中国独立电影节十佳。这部出自我手却不是我最满意的电影却得到如此“排山倒海”般涌来的赞誉,令我着实吃惊不小。惊吓之余,我不得不反思这部片子究竟得宠于甚?它的好又究竟好在哪里?这个问题后来有了答案,在这里说给大家难免卖弄,就此免掉。我只说我似乎找寻到所谓“独立电影”,尤其是“中国独立电影”的一个关节点……

  自那以后有些日子了,我把多年经手拍摄的素材几乎翻了个儿地通读过一遍。只因为隐约感觉到从前拍的很多素材可都是好的纪录片原料啊!那年头可能是境界不到,尤其是纪录片意识不够。2013年那次和《华商报》记者对公羊的访谈就此在时隔三年之后,终于跳回到我的案头。不是有话说:是金子总得发光吗?公羊访谈是也!

  公羊很幽默,这是令该片增彩的关键;公羊的讲述往往有声有色,极具表演天赋,这又是令情节不至枯燥的关键;公羊记忆力极好,这让许多他和我共知之事,那些在我早已被遗忘的历史事件再次栩栩如生,从他那两撇不十分丰富的八字胡下面喷薄而出。我因此是几乎全神贯注地在听他讲。

  我决定把这部纪录片剪出来。

  2016年九月底是CIFF报名截止日。在作出决定后的三个月里,我拍摄了本地监狱里的一些场景,可以说足够重现当年严打期间被关押人员生活和日常状况。我又千方百计从北京布老虎工作室田戈兵导演手中获得当年他们在日本演出的录像光碟。在此表示感谢!本片凡涉及文献部分我都将在片尾出字幕鸣谢。几个要好的朋友来看了我的部分素材,亦是很感兴趣。甚至表示很是有趣,认为不事雕凿便可成片,几乎天然而成。这对我的鼓励真是不小。

  经过数月的准备,即将开始进入剪辑阶段了。我忽发奇想,利用两三个小时先行剪出了如下18分钟短片。这样做一是对该片素材做了个“热身剪”,素材虽然占用很少(那得留给正片呐)但剪辑的过程不啻为一次实战演习。昨日,我和《在历史这边》剧组成员赖杜身背斯坦尼康移动拍摄了全部书院门文化街。我决定以这次拍摄为辅,贯穿跳跃剪辑,努力在短暂的18分钟里让部分史料还原。

  下面敬请观看本片“片花”(史上最长片花由我创造)。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2983456614
15829721548
18049429172
- 工作室主
- 片场总监
腾讯微博
新浪微博
关注老虎庙纪录片官网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