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工厂
《工厂》主要拍摄铁西区工厂的情况,多为车间工作和休息室景象的交叉剪辑。休息室里,工人们打扑克,说脏话,闲谈时预测着厂子倒闭的时间。似乎所有人都是被动的存在。工作已然没了热情,只有疲惫,工人们当着摄像机的面,毫无心理障碍地脱下衣服,赤裸裸走向澡堂。新千年来临,厂领导聚餐,说明年厂子就解散了,最后,领导们一起去唱卡拉OK。
第二集:艳粉街
《艳粉街》主要拍摄工人家属区的日常生活,由铁西区政府彩券发行现场开始。主持人拿着麦克风说:“从来就没有救世主,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抽烟,伤肺,喝酒,伤胃。到歌厅,高消费。买点彩券,经济又实惠。生活区,孩子们在脏乱的街道上谈恋爱,开玩笑,调侃着未来和理想。大街上贴出来了拆迁布告,大家在为新安置房而议论。无论满意与否,最后都搬走了。有人在废墟上挖先人的骨灰盒,想一并带走。旧的集体生活烟消云散。
第三集:铁路
《铁路》主要拍摄老杜。他以前家境不错,文革时被抄家,后来在车站边上拣煤渣生活,同时做铁路派出所的内线。由于身份暧昧,所以能居住着车站的一间仓库。但是后来车站不想让他住了,把他抓到了派出所。拘留结束后他就搬走了。电影结束在晚上,一列火车在夜色里行驶。
创作背景
王兵以前在沈阳上学,经常到铁西区拍图片。在他眼里,铁西区首先是一个中国几十年政治、经济、生活历史的一个缩影。王兵本来想在铁西区拍个故事片,但在铁西区这个突然变得纷繁和沉重的题材下,这一想法似乎变得无法实施。更让王兵苦恼的是资金的问题,当时王兵的口袋里只有几千块钱,他没有钱组建剧组,摄影器材也只有一台精度并不高的DV。题材和资金的双重问题,让王兵为铁西区拍摄一部故事片的想法走入了死胡同。如何把单薄的DV和体积庞大的铁西区联系起来,王兵左想右想,他发现只有纪录片这一种方式能完成 [2] 。
制作过程
该片开拍前,王兵拟定了一份拍摄大纲,铁西区最让他痴迷的地方有三个,这三个地方正好可以组成拍摄的主体——工厂、铁轨、艳粉街。王兵决定就用这三个场景来概括整个铁西区,这三个地区也正好是铁西区特点最为鲜明的区域。该片拍摄的过程中,王兵其实并没有按照区域的递进顺序来拍摄。摄影师出身的王兵,随机性的在铁西区内寻找最好的景深和景别。王兵不与拍摄对象接触,原因之一是性格内敛,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因为王兵害怕有阻力影响纪录片的拍摄 [2] 。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到2001年拍摄结束,一 共积累素材长达300余小时。2002年,《铁西区》粗剪版完成。